2021后疫情时期旅游行业的发展分析(极速部落内部分享)

疫情已经困扰着社会一年的时间,旅游行业虽然经历了断崖式下跌,但纵观2020年,在疫情下仍然有80%的市场恢复程度。在新冠疫苗已经开始接种,2021年下旬有望普及的情况下,旅游行业将出现怎样的变化呢?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对2021年旅游经济运行持相对乐观预期,并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充满期待。根据保守预测,2021年我国旅游业就能恢复到疫前的正常水平。

 

到“十四五”末期,将会形成一个百亿人次、十万亿元消费的国内旅游大市场。到2035年,按照发达国家居民每人每月出游一次的频率,城乡居民现在每个季度才出游一次的频率,至少有三倍左右的成长空间。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专项调查表明,受访者对“疫情过后计划和谁一起出游”回答是:42%选择和家人一起出游,23%选择与好友结伴旅游,22%愿意和单位、班级、社团等集体出游,11%计划独自旅游或与驴友一起自助游。

在玩法方面,70后的旅行偏好旅游攻略、游乐设施、动物园、乡村游、物价;80后的旅行偏好自驾游、民宿、自然风光、宠物、当地美食;90后的旅行偏好情侣游、vlog、露营、网红景点、穷游。

我们分析未来的十年旅游行业发展侧重点将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 科技与旅游的融合体验将换发璀璨的生命力

科技并不仅仅停留在实验事、工厂和科技产品上,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常态化,科技体验也将成为旅游的一项重要IP。无论是“旅游+”,还是“+旅游”,5G、物联网、北斗导航、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生物科技、清洁能源、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登陆月球、火星探测等领域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及其衍生成果,都应当也可以在旅游市场找到应用场景。科技与旅游的融合,将带来全新的服务革命,有效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企业会更有生机和活力。

2020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系列措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尤其是要建设智慧景区,通过做好分时预约、流量监测和数字导览等服务,更好地服务大众旅游的需求;2020年12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将借助互联网力量做好整合营销,宣传推广一批新兴的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

中国旅游研究院分析,旅游市场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给正在形成。康养旅游、近郊旅游、亲子旅游、自驾旅游等旅游消费新业态快速扩张。疫情的倒逼和催化下,一个终端消费驱动,现代产业导向的智慧旅游新时代已经走到了我们的面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旅游业拓展了新空间,也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今天,国民大众的旅游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走向了‘好不好’,从‘缺不缺’走向‘精不精’,从‘美好风景’走向‘美好生活’。”

旅游行业要满足这些新的需求,进而抓住新的市场机遇,就要推进智慧旅游,加强关键技术应用,营造外来游客和城乡居民共享的生活空间和消费场景,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还要创新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专项旅游等产品体系,增加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 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巨大

1955年毛主席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鼓励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改造,而今天乡村又将换发新的活力,成为旅游的重要承载地。

十四五规划中,将文化软实力着重提出来,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乡村振兴,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战略纲领,将大大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战略的推进,广大农村居民开始成为日渐增长的包括自驾、休闲、研学和亲子旅游市场的新兴消费力量。市民下乡旅游带来的外来消费,农民进城和本地休闲拉动的内生需求,共同构成乡村旅游市场的基础,也成为影响未来五年市场结构和供给模式的乡村旅游发展大趋势。

  • 本地周边游是常态,注重本地游客的开发

受疫情影响,以前的旅游是走出去,想去看看外边的世界,而2021年疫情尚未远离,发现身边的美好成为了常态。

旅游市场三大支柱中,出境游、入境游暂停,原打算出境游的高净值人群的出游需求传导到国内游市场,国内游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并加速推进旅游产品品质化升级。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人对长途出游仍有顾虑,而且长假期间大多数中小学校仍然对学生的出行进行限制约束,也就导致了很多家庭不能远游,就这使得 人们有时间对短途周边游和本地游进行深度挖掘,“重新发现周边和家门口的美景”就成为了一种新趋势。

周边游模式已获得了足够的市场认同与推崇,持续数年的高速增长需求所带来的软硬件设施以及服务的完善化,让这一模式已经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而本地游的深挖,又能让本地居民更好地体验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短途周边游和本地游将是后疫情时代,市场最直接也是最好的选择。现在的周边游市场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中国旅游行业复苏的大旗,也几乎占据了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

  • 为入境游游客做好准备

以目前的疫苗和各国对防疫经验的积累,疫情紧张的态势大概率在2021年得到缓解,未来几年将重新开放入境游。

中国在本次全球疫情中的出色表现,和抗议过程中的大国风范,大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声誉。来华旅游的外籍人士爆发增长是可以预见的,且全球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和中欧贸易协定的签署也必将带来更多的商务游机会。

  • 2021红色旅游关注度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红色旅游必将迎来大发展,为国内旅游高质量发展添上一把火。目前,为了向更多的游客宣传当地的红色名片,讲好当地的红色故事、发展故事,许多地方已积极着手制定红色旅游发展新规划。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11%以上的市场份额。经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红色旅游已形成“红色+绿色”“红色+民俗”“红色+乡村”等多种融合发展模式,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将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近年来,参与红色旅游的游客呈现出年轻化、家庭化趋势,红色旅游已成为重要的“社会课堂”。

  • 文旅板块投资力度将更大

旅游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抓手行业,国家层面对旅游的投入将会更大。

海南省出台《海南省旅游业疫后重振计划——振兴旅游业三十条行动措施(2020—2021年)》,内容显示每年从重点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资金用于旅游企业贷款贴息、股权投资、上市奖励、保险费补贴、入境旅游奖励、创优评级奖励。对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市县,新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的项目单位,新创建的A级旅游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椰级乡村旅游点、特色旅游街区等,给予一次性奖励。

不断扩大海南旅游文体产业投资基金(筹)规模。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旅游文体企业及上下游关联企业的投资力度。

上海、福建、江浙、重庆、广西等各省市也都出台了针对疫情的旅游政策,确保旅游行业得到尽快复苏。